2020.04.03
水木视角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引起了空前的重视,亟需我们针对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的课程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等进行深入思考,以真正促进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学校建设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下面,水木创课结合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开展支招献策。
当前一些家长乃至学校师生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较为模糊,存在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干活”)的认识误区。从概念上说,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包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因此,劳动并非单纯意义上的体力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
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清晰。一些学校将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隐含在学生的美术手工课、科学实践课等之中,从广义上说,这也可以认为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一些形式和内容,但是这里的劳动是为了完成美术课、科学课的相关目标和内容服务的,劳动教育本身的目标和内容不明确,不能称之为劳动教育课程。
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散乱、不系统,缺乏专业的课程化开发。新时代下,劳动教育也应和德育、智育一样,进行专门与专业的课程化建设,为劳动教育注入学校办学文化之魂,提高课程实施的科学化、特色化与实效性。
劳动教育课缺乏科学规范的实施指导和评价标准。由于对劳动教育课认识的不足、目标与内容的不明晰,导致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不规范、评价不到位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劳动教育的实效。
培训是普及知识、传达政策的有效途径。针对一些家长、师生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到位、思想有偏见差等问题,学校可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师生进行劳动与劳动教育的相关培训,让师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中来。
目标不明,则实践不清。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课还没有像其他学科课程一样有明确的、具体的、分年度的目标,需要学校教师从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过程、劳动方法、劳动态度、劳动素养等角度对课程目标进行定位与建构,同时对隐含在现有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要素进行挖掘与整理,建构科学、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国家出台了总的学校劳动教育课的指导文件后,每所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文化、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指导纲要或手册,明确本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理念、实施、评价、保障等,从大方向上保障老师们开展劳动教育课的正确性和规范化。
与其他学科一样,劳动教育也需要专门的教材与读本。同时,劳动教育课也是促进学校办学文化落地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可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制学校劳动教育的教材或读物,同时,将学校的办学文化、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VI视觉符号融入其中,形成学校专属性、特色化、精品化教材,促进办学理念的落地和育人目标的达成。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亲身参与,而且许多劳动项目需要特定场地的支持才能有效进行。因此,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一方面在校内为学生开辟劳动实践园地,如小型种植园;另一方面,可积极寻求校外教育基地的支持与合作,开展社会公益劳动、职业体验等劳动实践活动。
在教育部劳动教育政策的总的指导下,学校要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指导下,从横向和纵向建构起全方位、系统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从横向上,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的条件和资源,建构包含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等内容的劳动教育体系;从纵向上,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形成的劳动素养,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纵向劳动教育体系。唯有如此,学校的劳动教育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