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

2019.09.29

水木视角

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和课程领导力不断增强,但很多问题也浮现出来。而当前课改的最大问题就是学校缺少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思考,缺乏对课程建设的科学规划。为此,应重新审视学校的课程建设,把握教育和时代发展的新动向,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系统构建面向未来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蓝图”,从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就能看出这所学校的育人图景。作为学校,要在课程建构的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整合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之下,撬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建构起学校特色、专属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形成成一个“育人整体”。


·支点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点

学校的历史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础土壤。但凡名校,都有积淀很深的学校文化作为支撑。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原有历史文化相吻合,或者说必须找到学校文化传承和课程目标确定和课程体系建构之间的传承点,必须在课程中充分体现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原有的文化内涵。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


例如,绍兴市上虞区天香小学,得名于当地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藏书楼——天香楼,于是学校天香文化内涵中包含了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研究发现,我国周朝官学提出的从“礼、乐、御、射、书、数”(简称六艺)六个方面培养人才的做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学校把课程名称定为“六艺”就是鉴于“六艺”的提法不仅本身代表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能更有利于融合天香文化的精髓,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也以“六艺”文化和天香文化的传承作为基点,突出了天香小学课程体系建构的特色。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



·支点二:课程体系建构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契合点


人创文化,文化“化”人。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对人所必备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实现的。具体到学校教育,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在教育与学生发展之间架构起桥梁。因此,不管是某一门课程的开发还是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都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基本要求,寻找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佳契合点。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


如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将培养“具有身心健康、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活技能等素养的现代中国人”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课程体系建构所围绕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所凝练的本校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开发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态度兴趣、问题困惑和目标需求等。由此才能构建起一个整体、多元、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


·支点三:以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为落脚点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落地的主要载体,是育人目标达成的主途径。因此,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地和育人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来实现。同样,一所学校良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要脱胎于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逻辑起点,并贯穿始终,最终指向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学校文化与课程唇齿相依,让文化理念动起来,课程体系的建设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小学部就构建了以学校文化为指向的课程支撑体系。学校围绕“启知启行,同乐同德”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与品德素养、实践与科学素养、艺术与审美素养、体育与健康素养为养料,建立起由启知课程、启行课程、启趣课程、启情课程为主干的“启航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最终指向“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现代精神的美好少年”的育人目标的达成。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支点”